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持续提升,充电桩作为关键配套设施,其技术路线选择直接影响使用体验与运营效率。当前市场上主流的一体式与分体式充电桩,在结构设计、安装维护、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。本文将从实际应用角度解析两种技术路线的核心区别,帮助用户根据需求做出合理选择。
一、结构设计:集成化与模块化的路径分野
一体式充电桩采用"单柜集成"设计,将充电模块、控制单元、人机交互界面等核心部件整合于单个柜体。这种结构使设备体积相对紧凑,典型直流快充桩高度控制在1.8米以内,适合空间有限的安装环境。其功率分配采用固定模式,当多枪同时工作时,单枪输出功率会按比例下降,无法实现动态调节。
分体式充电桩采用"主机+终端"的分布式架构,充电模块集中放置于主机柜,通过电缆连接多个充电终端。主机柜可同时支持多个终端运行,功率分配具备动态调节能力——当部分终端闲置时,系统可自动将剩余功率分配给正在使用的终端,实现资源优化配置。这种设计使终端设备体积更小,安装灵活性显著提升。
二、安装维护:便捷性与可扩展性的平衡
在安装环节,一体式充电桩展现明显优势。其预装式结构使现场施工仅需完成基础固定、电缆接入和调试,安装周期通常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。对场地要求较低,无需预留额外设备间或电缆沟槽,适合改造类项目。
分体式充电桩的安装流程更为复杂。需同步部署主机柜、终端设备及连接电缆,主机柜通常需要独立设备间,终端与主机间需预埋电缆管道。安装周期约5-7个工作日,且对场地平整度、电力接入条件有更高要求。但这种设计为后期扩容预留了空间,通过增加终端数量即可提升服务能力。
维护层面呈现相反特点。一体式充电桩的集成化设计虽减少初期故障点,但模块维修需整体更换设备,停机时间较长。分体式充电桩的模块化架构支持单独更换故障部件,技术人员可快速定位并修复问题,单次维修通常可在1小时内完成,且不影响其他终端正常运行。
三、使用场景:功能适配与资源优化的选择
一体式充电桩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:
1.社区充电:夜间慢充模式与居民用电低谷期契合,单枪7kW功率可满足主流车型充电需求
2.商业停车场:双枪设计支持两车同时充电,适合充电需求分散的场景
3.道路沿线:紧凑设计适合服务区、加油站等空间有限的公共区域
分体式充电桩更适用于:
1.集中充电站:可同时服务多辆车辆,通过动态功率分配提升设备利用率
2.物流园区:支持不同规格车辆共享充电资源,适应多样化运营需求
3.大型活动场所:通过增减终端数量实现弹性扩容,应对短期高峰需求
四、技术演进:功能深化与体验升级
当前行业技术发展呈现两大方向:
1.散热技术改进:一体式充电桩通过优化风道设计提升散热效率,支持更高功率输出;分体式充电桩采用集中散热方案,降低终端设备体积与重量
2.智能管理升级:分体式系统通过云端平台实现远程监控、故障预警和功率调度;一体式充电桩侧重本地化交互优化,提升单次充电操作便捷性
总的来说,选择充电桩类型需综合评估场地条件、用电容量、车辆类型及运营模式。对于空间有限、充电需求分散的场景,一体式充电桩以其安装便捷、维护简单的特性成为优选;在需要高并发充电、动态功率调配的场景,分体式充电桩的模块化优势则更为突出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,充电桩正从单一供电设备向智能能源节点演进。理解不同技术路线的适用场景,有助于构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,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坚实保障。无论是追求快速部署的一体式方案,还是侧重灵活扩展的分体式系统,其核心价值都在于提升充电服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。
联系人:盛经理
联系方式:400-999-8868 / 18805302068
地址: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园艺街道舜师路东段路南舜师大厦8021室
扫码进入手机官网
山东天知鸟作为专业充电桩生产厂家,深耕行业,专注研发生产分体式、快充式、直流及交流等各类电动车智能充电桩并销售。
Copyright © 山东天知鸟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